用这样的思路降低病房噪音患者赞不绝口

发表时间: 2024-03-03 06:27:21 来源:新闻中心

  噪声指不悦耳或足以引起人们心理或生理上不愉快的声音。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能够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了噪声污染,是仅次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公害。

  其中,病房噪声是一类引起患者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是影响患者心理变化的重要外因。国际噪声协会规定,日间噪声应低于45dB,夜间噪声应低于20dB。国家卫生健康委综合医院分级管理规定,门诊噪声不应高于45dB,病房、手术室噪声不应高于38dB。作为病人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场所,医院内应保持安静的环境,但目前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医院患者数量多,服务项目多,医疗仪器设施多,患者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是导致目前医院噪声污染难以有效控制,音量分贝数远远超出相应要求的主要的因素。研究显示,医院大部分科室都处于噪声污染中,病房昼夜噪声水平均超过规定的相关标准,最高可超出标准的48.10%,最低也超出标准29.08%,病房存在的多种噪声来源均超过62dB。其中,妇产科病房噪声等效声级亦远高于国内医院噪声排放限值。

  作为患者休息和康复的重要地点,医院内噪声污染会造成诸多难以处理的后果。既往研究表明,噪声污染会降低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引发产妇的负面心理情绪、增加全麻手术后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甚至增加患者的再入院率。

  因此,为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结局,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同时给医护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控制噪声、提高病房安静度势在必行。

  2018年7月,妇科病房一位33岁的卵巢癌患者因血钾低于正常值,医生让其在入院前口服补达秀,每次1片,一天三次,患者入院后医生继续开具了口服补达秀的医嘱,每次1片,一天三次。

  患者入院后第三天下午14:30,护士长查房时发现患者上午的补达秀漏服了。

  对该不良事件经过调查发现,上午9:30管床护士第一次到病床旁指导患者服用药物,患者告知护士病床临近护士站太近,周围环境吵闹,未休息好,想休息1小时后再服用。

  上午10:30管床护士第二次到病床旁指导患者服用药物,患者情绪激动,认为管床护士打扰了她休息,通过双方沟通协商,患者同意自己休息一下后自行服用药物,管床护士为其准备了开水和药物放在床头柜上,并交代了药物用法和需要注意的几点后离开。

  最终患者未自行服用药物,其主诉为自己忘记了服药,认为病房噪声太大,严重影响自己休息,导致自己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

  b.大多数来自:患者及家属/陪伴、周围环境(马路车辆等)、治疗车、其他人员以及呼叫器,见图4-6-5。

  c.影响最大的噪声:患者及家属/陪伴、周围环境(马路车辆等)、治疗车、其他人员,与噪声来源结果一致,见图4-6-6。

  d.噪声最大的时间段:患者认为早上 6:00—8:00、夜间 22:00—凌晨 6:00 噪声最大,见图4-6-7。

  e.噪声最大的位置:患者认为噪声最大的位置为走廊,其次为周围环境和病房,见图4-6-8。

  f.患者认为应采取的降噪措施:大部分患者认为大多数人应该主动降低声音,其次是改进治疗车质量和关闭门窗,见图4-6-9。

  噪声测定结果:对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各时段、各地点所测定的音量分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噪声污染最重的地点为护士站,其次为走廊;按照时间段划分,每日 10:00—12:00 音量最大,其次为 14:00—17:00 和 8:00—10:00。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音量值最小的地点和时段,仍超过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综合医院分级管理规定的病房噪声不高于38dB”。

  (1)入院宣教时,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房为公共场所,为保证患者休息,需要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而且应主动降低讲线)主管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音量过大应及时提醒。

  (4)探视管理:探视时间为每日下午,一次性探视人员不超过1人,探视时间不允许超出30分钟,探视人员应保持安静,若发现音量过大,护士应及时提醒。

  (5)晚上22:00,夜班护士巡视病房,提醒病房内所有人将手机调至振动。

  (1)对入院前及出院后人员进行分流,除个别患者需要家属照顾外,其他家属均安排在示教室等待。

  (2)对护工、清洁工等进行统一培训,督促其降低说线)与后勤负责人做沟通,请其协助完成运送工人的培训,以确保所有运送人员(包括布类运送工人、药品及液体运送工人等)能够在病房内保持安静。

  (4)外卖送食人员管理:入院宣教及主管护士进行饮食指导时都强调食品安全,指导患者尽量不选择院外的饮食。同时外卖人员不得进入病区。

  (5)对护士进行培训,使其能够合理的安排工作,集中操作,最好能够降低夜间走动次数和进入病房的次数,以降低对患者的影响;病房内有患者休息时,在病房内进行护患沟通应使用耳语,防止造成对同病房患者的影响。

  (1)开展QCC项目,降低病房呼叫器响铃频率,分析响铃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以减少呼叫器响铃次数。(2)与设备科做沟通,调低呼叫器铃声的音量。

  (3)护理人员不可以通过呼叫器呼叫患者或者与患者沟通,而是到床旁进行沟通。

  (4)关于夜间呼叫器的使用,入院宣教时为患者讲解呼叫器的使用方法,并告知其夜间(22:00—7:00)使用呼叫器的需要注意的几点,如遇不紧急事件尽量不使用呼叫器,而是到护士站与护士做沟通,以免夜间响铃对其他患者造成影响。

  (1)加强巡视,保证输液通畅,减少输液泵报警概率。(2)将输液泵报警音量调低。

  1.请设备科对所有治疗车进行全方位检查和定期维护。2.将噪声太大的治疗车报废。

  改变打印时间。术前准备执行单,由7~15班次(7点上班)的护士到病房后自行打印;白班治疗单,由白班护士每天早上到病房后自行打印;气压治疗等治疗项目执行单,由治疗班护士每天早上到病房后自行打印。

  (1)四轻:说话轻、走路轻、开门轻、操作轻。(2)操作尽量不开病房大灯,使用床头灯或电筒。

  (3)夜班护士合理的安排早上工作,先做不影响患者或影响少量患者的操作(如倒负压、记出入量等),再做影响患者的操作(如测空腹血糖、测量生命体征等)。

  降低病房噪声措施实施后,除早晨6:00至8:00护士站和走廊的音量值外,病房其他时间、地点的音量值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尤其是干预前平均音量值在55dB及以上的噪声,在实施干预后分贝值均有显著降低。见表4-6-4。

  (1)根据病人需求改变工作流程,分时段对入院病人进行专科检查,避免集中处理病人数量较多而产生噪声。(2)根据病区床位数量固定医疗组数量,由此减少医疗人员数量过多而产生的噪声。

  1.病区设计时把检查室和病房进行区域划分,术前进行专科检查或者术前准备不影响术后病人休息。病区结构设计有医患沟通室、家属休息区域。2.入院前患者和出院后患者均应统一在门诊通过护理门诊或者医生门诊处理,住院病房仅提供入住病室病人的治疗及照护。

  3.开发病房医护沟通用APP,通过手机或PDA推送信息,以震动模式提醒,以降低联系沟通过程中的噪声。

  4.在陪伴管理方面设计智能陪伴管理系统,以节约人力管理成本并且提高效率。

  [3]容根南,蒋红 . 上海市某二级综合医院病房噪声的调查分析[J]. 护理学杂志,2013,28(7):3-5.

  [4]冯素英,李菲,牟莉萍,等. 某三级综合医院病房噪音暴露现状与分析[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12(1):120-122.

  [5]闫晓艳 . 妇产科病房噪声调查及控制措施分析[J]. 护理学杂志,2016,31(22):55-56.

  [8]李慎,刘伦 . 浅谈病房环境噪音对临产产妇的心理影响[J]. 当代护士,2008,(9):39-40.

  [9]王健 . 病房噪音对全麻手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3):127-129.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