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噪音怎么管?《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或将提供新依据

发表时间: 2024-04-15 00:19:49 来源:新闻中心

  2019年,12345热线受理中心共接到与噪声有关的投诉约6.8万宗,其中建筑施工占噪声投诉总量的29%,位居各类噪声投诉数之首。建筑施工噪音扰民成为广州城市管理一大难题。

  针对以上问题,日前广州市政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有事好商量》邀请市政协委员实地调研,并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协商。南都记者获悉,广州市重视国家层面的噪音污染防治法的修订,正在组织起草《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拟加强噪声污染防治管理。此举有望补上目前广州在噪音防控执法方面的法规空白。

  近年来,国家、各省市都在陆续完善生态环境领域的相关法律和法规,而广州则稍显“落后”。自2019年1月废止《广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后,至今广州仍缺乏噪声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为代表的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只能按照国家和广东省的噪声污染防治法,以及《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细则》开展监管工作。

  缺少明晰的执法依据,有关部门在进行噪声污染的防治管理时有可能会出现责任主体不明,执法效率低下的情况。

  对此,市政协委员、广东南方软实力研究院副院长谭国戬认为,应尽快完善出台有关规定法律,使监管“有法可依”。他提出,广州市正在制定《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其中可以针对广州城市管理中的噪声污染问题,提出符合城市真实的情况的解决思路,将其转化为规范性条例,从而进一步强化有关部门对城市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力度。据了解,最近广州市印发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和配套责任清单,相关立法工作也正在加紧推进中。

  立法方面,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夏育民认为《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主要需要“三步走”。一是系统总结广州市在噪音污染防治方面的经验,并在立法中固化;二要重视国家层面噪音污染防治法的修订,结合先进城市经验,“因地制宜”;三是针对噪声污染的惩戒手段也要继续“加码”,如大幅度提升罚款金额。

  建筑工地的噪声污染防治需要集各部门之力一同推进与落实,但同时,参与主体较多,各自职责划分存在交叠或空白,也容易带来“灰色地带”。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夏育民提到,目前生态环境部门主要负责统筹噪音污染防治监督与管理,政府各部门则依照职责划分,按照各自法律规定开展监督管理工作。比如,建设工程夜间无证超时施工行为由城管部门监督,住建部门负责发放夜间施工许可证明等。

  据介绍,目前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已经建立了联合执法、线索移送以及实行联合惩戒等机制。每月都会将处罚案件抄告给住建部门,由其进行诚信记录和失信惩戒。

  市城管局副局长李锋介绍,近年来市城管联合住建、交通、交警等部门,每个月开展集中性的专项整治行动,近几年每年平均查处的无证夜施行为都超过1000宗。今年上半年已查处600多宗,罚款500多万元。

  “立法时可优先考虑将处罚金额大幅度提高,比如按日计罚。如果屡次犯错,应该将企业的不良记录纳入诚信管理体系。”谭国戬建议。

  对此,市政协常委,民建广州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冼聪颖表示认同。“其实对严重违法并警告无效的工地,由执法部门向住建部门报告做出不良记录,纳入企业的诚信管理。这个是企业最关注的事情。”

  广州市有关部门也已从这方面着手。夏育民介绍,2018年底,市生态环境局和其他45个市级部门共同签署了一个合作备忘录。内容是对在环境领域守信的公司进行联合激励,对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以促进企业主动开展污染防治工作,自觉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此举希望有机会能够促进企业主动开展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随着科技发展进步,噪声防治管理有着很多“黑科技”,以减少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但实际上,出于成本的考虑,应用新技术的工地并不多。

  曹志伟认为,除了通过行政手段要求企业使用新技术,政府也要设立相应补助资金及政策支持,加快新技术、新设备的普及和应用。如针对夜间施工中噪音突出的泥头车,曹志伟委员觉得应鼓励实施工程单位使用新能源泥头车,有关部门还可通过允许、增加新能源车辆白天通勤时间,以降低企业成本。“不仅从根本上解决夜间施工时间长、影响大的问题,也能实现政府、企业和居民多方共赢。”曹志伟说。

  对此,住建和城管部门均表示,目前正推进新能源泥头车试点工作,逐步实现全市所有工地的泥头车新能源替代,将噪音和城市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保森表示,全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推进建筑业高水平发展的必然道路。住建部门一直鼓励施工公司,采取低噪音节能型机械设备。对于主动采取降噪措施的企业,住建部门还将依据施工公司和监理企业诚信评价体系,给予加分和奖励。

  除了根源上的防治,冼聪颖还提出用科学技术手段助力噪音监测工作。对噪音防控有要求的项目,安装信息化的噪音实时监控系统,将噪音数据及时传递到各管理方,实现常态与动态管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建立建设施工工地噪声监控信息平台,与扬尘在线监测信息系统对接,为监管部门执法和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冼聪颖说。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