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理噪声污染?珠海给出新方案:用科学技术手段实现源头治理

发表时间: 2024-02-09 10:18:16 来源:噪声治理

  随着珠海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加快,噪声污染问题正日益凸显。根据珠海12345热线年,共收到噪音扰民投诉2.47万件,占全年总投诉量的8.89%,比例不可谓不高。

  珠海市政协澳区委员、珠海海外妇女委员会主席邱美宁对此有感而发:“珠海作为一个宜居城市,不仅应当做到视觉上的美丽,在听觉上也应该是宁静的。开展治理噪声工作,对提升珠海宜居水平有很大帮助。”

  珠海当前正处于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关键阶段,如何有效治理噪声污染,不仅直接影响着广大市民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也深刻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治理水平,体现着城市文明建设的深度、广度。

  近期,南方都市报推出“珠海文明观察”系列策划,探索珠海在奋力开启“产业第一”的新征程中,如何通过深化文明城市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本期报道聚焦珠海在噪声污染防治领域,如何以科学技术手段从源头遏制噪声的新趋势。

  “以前一到晚上,这个公园就经常传来广场舞的噪声,我们实在不堪其扰。这个装置立起来后,噪声比以前少了,我们每天的心情也慢慢变得好了!”在香洲区南屏镇前山滨河公园,一位市民这样向记者讲述当地治理噪声污染后发生的变化。

  市民口中的“装置”,指的是一种分布在公园各处的噪声监测设备。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款监测设备配备了摄像头、显示屏、灯带和麦克风,在公园中十分显眼。

  在香洲社区公园,记者同样发现了这款监测设备。一位正在锻炼的市民和记者说:“以前很多居民在这里跳广场舞,把音响开得特别大,加上这附近还有不少餐厅,一到晚上就吵成一片。这个装置立起来后,餐厅的噪声收敛了不少,跳广场舞的市民也会自觉把音量调小,环境比以前好多了。”记者看出,公园内虽然有不少居民锻炼、娱乐,但秩序井然,没有嘈杂、刺耳的噪声。

  “这是我们推进‘宁静香洲’建设,兼顾社会各界利益诉求、贯彻城市精细化治理理念的一项举措。”南屏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陶体伟这样向记者概括部署这款监测设备的初衷。据了解,“宁静香洲”为香洲区2022年启动的城市噪声污染综合防控项目,旨在以科学技术手段破解辖区噪声扰民难题的同时,提升对城市噪声扰民行为的监管与执法力度。

  陶体伟介绍,这款监测设备在实时监测噪声污染排放水平的同时,能自动预警噪声超标排放行为,通过智能分析噪声源特征,自动联动摄像头抓拍取证,形成超标事件告警信息,当场提醒发出噪声的主体自行整改,同时通知执法、监管部门予以督导落实。

  陶体伟表示:“这有利于及时将噪声遏制在源头,避免其进一步对居民造成影响。我们在部分热点区域部署这款设备后,现在基本没再收到有关这些区域的投诉。”据悉,前山滨河公园早在2021年9月,便已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部署了这款监测设备。作为“宁静香洲”一期的重点建设项目,这款噪声监测设备目前已经在香洲区的一批投诉热点区域投入使用。

  这款监测设备是怎么来实现对噪声源头的自动捕捉的?带着这一疑问,记者来到了设备的开发单位——珠海高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凌信息”)。

  “这是我们开发的‘广场舞噪声超标告警系统’的一项组成部分。”高凌信息产品总监徐从文介绍,使监测设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检测、定位环境中噪声的,是其背后所运用的声源识别技术与声源定位技术。声源识别技术旨在识别声音由何种事物发出、具体属于何种场景,声源定位技术则是对声音出现的具体方位、主体进行自动识别与追踪。

  看似简单的技术效果,曾为开发团队带来不小的考验。高凌信息产品规划部声学技术专家宋卫华对此举例说明:“比如说,下雨时产生的‘淅沥沥’的声音,其实与稳定工况下某些发动机的声音十分相似,雨声来源于自然,但发动机的声音是人活动的伴随噪声,可以人为干预、管控,如何分辨出这两种来源不同的声音,就显得很重要。”

  宋卫华进一步介绍,由于噪声的来源、产生方式多种多样,传播情况复杂,技术人员必须优先构建各类噪声的信息学模型,才能让监测设备识别出哪些声音是可以人为治理的噪声。在此基础上,技术人员还需要将识别到的噪声与摄像头画面、后台管理系统相结合,实现对噪声的智能源解析,在此基础上帮助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治理。

  “我们的目标是,搭建一个‘无人值守’的噪声智能感知网络。”徐从文表示,针对噪声智能监测,公司投入了超过100人的开发团队,开发并落地了一批新技术及配套产品。”据了解,高凌信息的有关技术与产品,已经在珠海、深圳、东莞、郑州等地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取得了可观的效果。

  相关产品的广泛运用,是近年来社会各界逐渐重视噪声污染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1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在“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接到的公众举报中,噪声扰民问题排在第二位。如何有效治理噪声污染,成为了各级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

  对此,2022年6月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针对人为噪声超标的行为明确了法律责任,为城市噪声污染防治提供了刚性约束和执法依据。珠海市人大代表万晓丽表示:“这部法律提到,要鼓励、支持噪声污染防治科学技术探讨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如果城市可以应用科学技术手段依法管控和防治噪声,相信城市的发展将进一步得到有力支持。”

  近期,由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主办的“香山科学会议”,以建设“宁静中国”为主题,展开了一系列学术探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田静在会上提出,要紧紧抓住相关学科技术的发展机遇,用10-15年的时间,充分掌握噪声控制核心关键技术。通过进一步运用科学技术手段,从源头上对噪声进行管控,这一工作思路不仅取得了学界的共识,也正慢慢的变成为当前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发展趋势。

  如今,这样的形式也正进一步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珠海市人大代表、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郭宏才表示:“开发、运用这种新技术,对企业而言,不仅彰显了其社会责任,也产生了经济效益;对政府而言,既减少了管理成本,又规范了管理流程,可谓一举多得。”

  珠海市人大代表、珠海市四维时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宽则认为,以科学技术手段治理噪声污染,有利于珠海快速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各类技术在帮助职能部门处理问题的同时,也在积累大量的一手数据。这一些数据经过进一步的分析,有利于职能部门对城市作出更为完善的规划、管理工作。”

  “这有利于进一步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宁静城市’建设格局。”在香洲区政协委员禹华超看来,噪声污染防治与社会各界息息相关,对此应当以科技的力量,一方面加强完善相应事后监督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将噪音遏制在源头。

  “我们要加大对居民、企业、商事主体的宣传力度,既要治噪声,更要防噪声,这样才可以让市民有更加宁静的生活环境,使他们享受城市的发展成果。”禹华超这样向记者说道。



最新文章